
一个小小的印章就值得公安部门兴师动众的事情可能很难让人相信,但1963年我国一位叫郭桃仁的伐木工人就遇上了这么一件怪事。
【伐木工人】
这个印章的背后究竟有如何不平凡的来历?郭桃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印章的?让我们回到上世纪60年代寻找真相。
意外得来的印章
郭桃仁是一个普通伐木工人,虽然身上没有一官半职,但他对于工作负责认真,因此很受林场领导的信任。
【伐木工人】
这郭桃仁还有个习惯,当时只要领导开会,他就会像模像样的带上铅笔和笔记本,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但放在郭桃仁身上却有些滑稽。
因为郭桃仁文化水平很低,不认识几个字,更谈不上开会做笔记了。不过郭桃仁也有自己的办法,他每次都画上一些便于自己看懂的符号,来记录会议上的一些要点。
由于这些符号只有郭桃仁自己才能翻译,同事们都戏称郭桃仁这是个密码本。
当然大家也是好意,还经常有人找他借阅笔记本,就是为了满足对郭桃仁自创那套象形文字的好奇。
有一天开会的时候,一个同志正好坐在郭桃仁身边,他也听说过郭桃仁的密码本,便找郭桃仁要来翻阅,郭桃仁也不觉得有什么,大大方方的借了出去。
谁料同事翻到其中某一页的时候突然脸色大变,紧接着就把笔记本还给了郭桃仁,并说自己临时有事直接离开了会场。
郭桃仁还一脸纳闷,这人怎么突然变得神神叨叨的,没想到等到中午散会,郭桃仁却突然被几个公安干警拦住了,称有案件需要郭桃仁跟着他们回去调查将其直接带去了派出所。
郭桃仁最初还有些慌张,但随即想到自己又不是什么反革命分子,倒也冷静下来,利利索索地跟着去了派出所。
一到派出所,一个公安同志就拿出了郭桃仁的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指着问道:这是什么?你从哪里得到的?
郭桃仁一看,这是一个红印章,是前些日子他弟弟在林场里捡到的,他也没当回事。
【印章】
但看到公安同志们都如临大敌,就把事情完整的说了一遍,没想到公安同志一听完,连忙让郭桃仁带他们去捡到印章的地点,为此还动用了一大批公安干警和民兵,整整装了三辆卡车。
【公安干警】
印章背后历史
郭桃仁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印章居然能引得公安出动如此阵仗,其实这还真不是公安小题大做,这枚印章实在是太特殊了,牵扯着一桩困扰中共党人数十年的悬案。
这枚印章是当年湘赣鄂苏维埃运动的产物,1931年湘赣鄂省委在平江成立临时政府,而这枚印章就是临时政府的公章。
【印章】
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后,苏维埃临时政府被迫转移,其中也包括这枚极其重要的公章,当时组织上把保管公章和其他机密文件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张春吉的同志。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公章是有法律效力,就相当于掌握在我党的行政权力,所以绝不能被国民党得到。
【印章】
张春吉把所有东西都装在一个大皮箱里跟着部队一起转移,但当时情况复杂,张春吉半路上居然和部队走散了,而且还直接撞上了国民党追击的兵力。
张春吉为了保护印章,决定以身犯险,他把黑色皮箱交给其他同志,自己去引开敌人的注意。
但由于敌人太多,携带印章的同志还是被敌人缠上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党同志只能把印章全部埋在地下,但也是这样我党彻底失去了印章的藏匿位置。
【寻找印章】
直到1963年,郭桃仁的弟弟郭兴仁在伐木时偶然发现了印章的存在,由于不认识字,郭兴仁并不知道印章上写着什么。但见印章制作精美,郭兴仁寻思这应该是个之前宝贝,就将其保留下来。
兄弟俩也曾经研究过这个印章,还在郭桃仁的笔记本上找来印泥自己盖了一次,而这一印记好巧不巧就被郭桃仁的同事看到了。
同时在看到郭桃仁笔记本上的图案时,以为郭桃仁是什么秘密组织的人,因为这个印章和当时我党的公章完全不同,于是就直接找到公安机关举报了郭桃仁。
【寻找印章】
在郭桃仁两兄弟的带领下,公安部门找到了郭兴仁挖出印章的位置,但遗憾的是这里并没有当年我党同志埋下的黑色皮包,当年的机密文件如果能找到,对于那段历史是非常珍贵的证明材料。
事后公安机关也对郭桃仁两兄弟进行了教育,让他们以后捡到什么东西要先报告组织,不要想着私藏。
这枚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印章被组织上收回,并在湘赣鄂革命纪念馆建立起来以后成为馆藏之一,还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印章】
印章虽然早就没有了法律效力,但象征的是中国革命的一段历史,当年的革命先辈宁愿献出生命也要保护这一枚印章,后人也能从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见证当时革命先烈们为解放劳苦大众经历过的艰辛和困难。
资料来源:
【1】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2】【“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之革命旧址篇】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引用日期2023-10-30]
